宜:進補、防寒保暖 

忌:著涼

「霜降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,也是秋季到冬季的一個過渡期,因天氣逐漸變冷,露水凝結為霜而下降 。因深秋及冬天氣溫較低,寒冷為百病之源,難免會吸入冷空氣,是呼吸道疾病的好發期,容易咳嗽、感冒。

戴口罩預防呼吸道疾病

此時節是秋天中最寒涼的一個節氣,作為秋季進入冬季的一個過渡節氣,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,這時候就應該先適當的小進補,為迎接寒冷冬季做準備。諺語說:「補冬不如補霜降。」認為「秋補」是一種打地基的「底補」,只有地基牢固了,才可以有好身體迎接冬天的寒冷和進補,所以會有「一年補透透,不如霜降補,養生好過冬。」這時可以適當的吃羊肉紅柿子補身。 

紅柿子清熱、潤肺祛痰鎮咳

針對霜降時節好發的症狀,提高自我體力是最有效的辦法,平日可食用當季:花生、栗子、南瓜、胡蘿蔔、甘藍、紅薯等,便可以達到調整體質的目的。由於腸胃喜溫暖,惡寒涼,入秋後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養,及時加衣服,夜晚避免腹部著涼。 

避免腹部著涼

平日可按這些地方保養唷! 

  1. 中脘穴 
    • 位置: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央,約在肚臍上一掌處。 
    • 功用:是胃腸中十分重要的穴位。可舒緩胃痛產生的不適。 
  2. 天樞穴
    • 位置:位於肚臍左右兩拇指寬處。
    • 功用:舒緩消化不良等。 
  3. 足三里穴 
    • 位置:外膝眼下四橫指、脛骨邊緣
    • 功用:促進消化。 

避免風寒入侵,保持溫暖 

  1. 運動:秋冬動一動,少鬧一場病。伸展操、瑜伽、快走歩行。 
  1. 腳部:腳是人的第二個心臟,腳暖身不寒。 
  1. 肩膀:是個容易忽略的地方,受涼會容易又酸又疼。 
  1. 腹部:上腹受寒容易引發胃部不適和疼痛。 
  1. 脖子:這個部位受涼容易咳嗽、感冒。 
  1. 膝關節:因為關節周圍的未梢神經對溫度和氣壓變化特別敏感,因此長期受涼以後,會導致讓寒邪侵入關節而引發關節炎。 

多多運動保持溫暖

晚秋的生活作息延續早秋、仲秋的早睡早起,但是老年人、小朋友要特別注意,早上出門運動則要緩緩時間,不要受到清晨寒涼傷身。 

 

參考

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王彤著 捷徑文化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