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宜:熱水泡腳、保養頭髮、出遊
忌:運動過度、過度悲傷的情緒
「寒露」節氣是天氣轉冷的象徵,地面凝結的露水比白露節氣時更低。寒露以後,冷空氣已經有一定的勢力,天氣也由涼爽轉向寒冷。
隨著天氣及節氣的轉變,我們更要強健體魄以迎接寒冷的冬天。所以養生重點除仍需要預防燥邪損傷外,還必須防止寒邪傷人,特別是足部的保健,寒露節氣一到,就應注重足部保暖。諺語說:「白露身不露,寒露腳不露」。
「寒從腳起」人的足部距離心臟最遠,又直接與地面接觸,最易受到寒邪的侵襲,體質虛弱的人,腳經常是冰涼的,在此時足部的保暖就是最重要的養生功課了。
「熱水洗腳,勝吃補藥」暖足簡單實用最好的方式就是熱水泡腳。中醫認為,足部是足三陰經、足三陽經的起止點,與全身所有臟腑經絡均有密切的關係,用熱水泡腳,可以起到調整生理機能、增強體力的作用。所以歷代都有熱水泡腳作為養生益壽的方法之一。
如何一邊泡腳,一邊按摩?
寒露的飲食,吃什麼好?
寒露飲食仍遵循秋季平補的原則,氣溫會愈來愈低、空氣更加乾燥,皮膚油脂分泌不足,使表皮肌膚屏障功能下降而導致乾癢、紅腫,並好發於手肘、膝蓋後方、小腿、臉及背部等處,在皮膚乾癢的飲食上,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、維生素B群及膠質的食品,外在應塗擦保濕型護膚產品。
「秋之燥,宜食麻以潤燥」宜適當多食些芝麻、蜂蜜、核桃、銀耳、蘿蔔、番茄、蓮藕、牛奶、百合等有調整體質、養顏美容、生津止渴的好處。避免過多食用薫烤、辛辣、燥熱的食物。
參考:
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王彤 著 捷徑文化
24節氣三合一養生法 迷羅 著 野人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