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:調理脾胃、防高溫勤補水
忌:忌夜食生冷
熱熱的夏天,你是不是也容易感到疲倦? 腸胃不適、又或是吃不下飯呢?
從中醫理論來說:夏至也是陽氣最旺的時節,所以是一年當中白天最長、晚上最短的一天,但並不是最熱的一天,因為之後有「小暑」和「大暑」。
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,注意保護陽氣,精神養生切忌懈怠厭倦,惱怒憂鬱,平時多注意暑易傷氣。
飲食方面注重補食,因為之後有「三伏天」,它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,人容易食慾不振,所以要注意飲食補養護元氣!
燥熱的夏季來臨,該如何提早養生「冬病夏治」呢?
1「心靜自然涼」調整呼吸,保持心情愉悅、精神好,保持微笑像陽光一樣樂觀正向。
2、暑易傷氣室外活動或運動應避開烈日當下,並加強防曬,才不易中暑頭暈。
3、因夏季日照長,作息上容易晚睡早起,中午宜小睡,最多一小時唷!
4、每日洗溫水澡不僅能清潔皮膚,還能有降溫消暑的好處。
5、多喝溫水,夏季最好從事溫和的運動,如慢跑、散步等,以免大量出汗,暑氣上升;且最好選擇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進行。運動出汗後,要先擦乾,可適當飲用淡鹽水或綠豆湯,避免飲用冰水或立即以冷水洗浴,要用溫水洗澡,以避免中暑或受涼。
6、夏日炎熱,應避免將風扇和空調直接對著身體吹,以免日後疾病纏身。
7、夏天容易心煩氣躁、造成腸胃功能運作遲緩,因此適合易消化的清淡飲食,多吃新鮮蔬果雜糧,也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。
8、冬吃蘿蔔夏吃薑,勝過醫生開藥方:夏季暑熱,多數人食慾不振,而生薑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防脹氣,對於防暑度夏有一定益處。
夏至食療:
冬瓜:性味甘淡、涼、入肺、大小腸、膀胱經,功能利水消痰,清熱解毒。
荷葉:性味苦澀,平入心、肝、脾經,功能清暑利濕 。
二者搭配,可以清熱解暑,利尿除濕,生津止渴。民間常用這道湯品來治療暑期口渴心煩,肺熱咳嗽。
用烏梅、山楂、甘草以3:2:1的比例煮,可以加上冰糖和桂花,酸酸甜甜好開胃!
烏梅-能入肝㪘汗,滋潤身體陰液、養肝及養胃!
山楂-有大量維生素C
甘草-能抗炎抗過敏、保護腸胃
由芡實、茯苓、山藥、蓮子所組成的四神湯也是有助排濕的推薦食療。
味甘、涼,入心、胃經,能清熱解暑,利尿通,解毒消腫。
具有生津止渴、健胃消食、清熱解毒等作用,有助於刺激食慾。
▲番茄
清熱解毒、潤腸通便,如同天然保護罩,可防止夏天的細菌病毒入侵體內。
夏季適合多按壓穴位 :
位置:中指,指尖上
功用:清心泄熱
位置:手腕內側腕橫紋下一橫
功用:寧心安神、調節自律神經